县委会议室里,白炽灯管散发着冷白色的光,在墙壁上投下一道道明暗交错的阴影。我静静地坐在主席台,听完了泰峰书记的表态发言。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我的心上,让我内心感慨万千。我心里暗道,泰峰书记脱稿讲话的水平相当高啊,怎么上次市里领导来,泰峰书记脱稿之后,咋就没讲好那。
我在心里慢慢回味着泰峰书记的讲话:“作为县委主要负责人,肯定要负领导责任”,直面问题,没有丝毫推诿之意。尤其是在停职决定下达后,他依然保持着“做好更严厉处分准备”的清醒认知,这种态度,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组织觉悟嘛。泰峰书记在会议室里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缓解外界对其“避重就轻”的担忧,更像是一剂强心针,稳定了在场干部们不安的情绪。这种刚柔并济处理问题的方式,既维护了组织程序的严肃性,又保留了个人情感的温度。从理论高度出发,回顾历史贡献,勇于承担责任,泰峰书记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更加的立体丰满起来。
我在心里暗暗感慨,泰峰书记的讲话气场强大,思想深邃,这无疑是一次顾全大局的政治交代。看来泰峰书记担任了这么多年的县委书记,经历过无数风雨,整个人还是有着极高的觉悟。在这个敏感时刻,他的整体讲话能够以大局为重,着实令人敬佩。
李学武部长坐在主位上,微微前倾着身子,目光温和又不失威严地看着底下众人,缓缓说道:“同志们啊,我提醒一句,咱们的泰峰同志啊,只是停职,不是免职嘛。”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安抚的意味,随后,他面带微笑,将目光转向我,说道:“朝阳同志啊,你下一步要临时负责县委政府工作,还是表个态。”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我身上。
我心里还是略显忐忑了一下,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在这种场合来做一次表态发言。我知道,晓阳一再强调,大会发言,气场大不在声音大,而是着重在慢,只要敢于停顿,语速放缓,这气场也就出来了。
我打开话筒,缓缓说道: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复杂心情在此相聚,既是对组织决定的郑重传达,更是对东洪啊近十年发展历程的一次深沉回望。马克思曾言:“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泰峰同志在东洪的工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辩证法中展开 —— 他以 “知” 的清醒洞察发展之困,以 “行” 的果敢破局时代之难,这份将哲学智慧熔铸为东洪县改革发展实践的担当,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志深思和学习。
泰峰同志主政东洪的岁月,泰峰同志主政东洪的十年,是东洪县改革发展从 “破冰” 走向 “深耕” 的十年。是泰峰书记让 “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在东洪落地为 “百万亩吨粮田” 的丰收图景。 198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商品经济,泰峰同志将中央政策转化为基层实践的 “毛细血管” 工程,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在盐碱滩上开垦 “吨粮田”,在东洪大地修通“致富路”,在平水河畔架起 “连心桥”。
同志们,面对平水河大桥的质量问题,泰峰同志主动担责、诚恳反思,展现了 “计利当计天下利” 的胸怀与格局。本质上是对 “权力与责任”“发展与质量” 辩证关系的再认识。这种光明磊落的态度,彰显了共产党员 “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 的根本立场,为我们树立了 “刀刃向内,自我革命” 的标杆。
同志们,当前,东洪正站在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 的关键节点,市委和泰峰同志将临时负责的担子交到我肩上,既是信任,更是考验。我深知啊,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但只要我们秉持 “上下同欲者胜” 的信念,在泰峰同志和全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就能在时代接力中稳住阵脚。
同志们,迈向新世纪,时不我待,开辟新征程,舍我其谁!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一番表态之后,时间在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中悄然流逝,11点,会议就结束了。李学武部长站起身来,在众人簇拥下来到了县委大院的小广场上,谢绝了众人的热情挽留,还是返回了市里。
李学武走后,李泰峰书记的面色瞬间轻松了许多,仿佛卸下了千钧重担一般。他笑呵呵地与各位领导握手,声音爽朗地说道:“同志们,今天中午我做东,在县委招待所请大家吃顿饭,这是私人请客,朝阳书记批准一下吧。”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调侃,试图打破这略显沉重的气氛。
李泰峰此举自然有着与大家告别的意味,这个时候我也知道不能不近人情,便马上说道:“泰峰书记,东洪县这边听你安排。”
李泰峰笑着说道:“哎!朝阳同志,你没看文件吗?文件上写得清清楚楚,文件上的落款可是写的昨天啊,也就是说从昨天起,东洪一切党政事务都由你说了算呀。”
“泰峰书记,你只是停职,又不是免职,你以个人名义请客,也不需要经过谁批准吧。”刘超英笑着说道。
李泰峰马上回应:“那好,今天中午就在县委招待所,我来做东,感谢大家这些年,对我的包容和照顾啊。”
一众领导都围拢在县委书记李泰峰身边,个别同志的眼圈都快红了。我知道这很正常,泰峰书记毕竟在东洪县工作了一辈子,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自然与同志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就算李泰峰书记在修桥的事情上犯了错误,但也不能否认他在推动东洪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人都是复杂的,好的不彻底,坏的不纯粹,这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并不能因为李泰峰书记被停了职,就全面否定他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中午时分,县委招待所的大厅里,热闹非凡。四桌宴席整齐地摆放着,桌上的菜肴色香味俱全,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平日里热闹的氛围,今天依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临近中午的时候,吕连群小心翼翼地拿着几瓶瓶装老酒,标签都已经褪色,纸张边缘也有些破损,显然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他主动来到了县委常委这一桌,脸上带着恭敬又有些兴奋的神情,说道:“泰峰书记,这瓶酒是我珍藏了十多年的老酒,平时根本不舍得拿出来喝。今天,我专程回了趟家里,把这几瓶酒拿出来,就想和您还有各位领导好好喝上几杯。”
李泰峰接过其中一瓶,仔细端详着。酒身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酒盒子上还留着吕连群的几个指印。李泰峰看了一下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惊喜,说道:“哎呀,这不是咱们东洪县之前产的老烧酒吗?这酒应该在市面上已经绝迹了呀。朝阳同志,咱们东洪县以前老作坊酿酒的本事,那可是一绝,都是人家老辈人几代传下来的独门秘方。可惜,酿酒的老师傅还没把这技术传到下一代,就出了意外,这老烧酒的酿造技艺马上也就失传了。以后啊,想喝上一口正宗的东洪老烧酒,可就难咯。”李泰峰又抬头看向吕连群,半开玩笑地说道:“连群同志,看来我要离开东洪县,你很高兴啊,把珍藏的压箱底的老酒拿出来庆祝?”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让吕连群顿时觉得李泰峰的话太有针对性,脸“刷”一下就红了,他慌乱地摆了摆手,结结巴巴地说道:“泰峰书记,我可不是那个意思。关于您的工作,我是这样认为的,不破不立,涅盘重生嘛。马克思讲过,随着事物的发展,矛盾是有起伏的,呈波浪式的上升、螺旋式的前进。这瓶老烧酒让我想起《盐铁论》里'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古训,火候不到强开锅,必坏一锅好食材,就像我们东洪发展需要文火慢炖的定力。泰峰书记这些年正是守着'急不得、等不起'的辩证法则,才让盐碱滩变吨粮田。这个时候,是时候让这瓶酒发挥作用了。”
李泰峰显然已经不再相信吕连群说的话,他轻轻摇了摇头,转头看向旁边的常务副县长刘超英,说道:“超英啊,我看这两瓶酒今天不喝了,让咱们连群同志留给下一任书记来接风,岂不是更好?也算是给新来的领导一个惊喜。”
刘超英并不知道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只当是李泰峰要离开东洪县心有不甘,便附和说道:“泰峰同志,这酒既然已经拿来了,我看咱们该喝就喝嘛。至于下一任县委书记,我看还是姓李。”
刘超英从李泰峰的手中接过一瓶酒,随即用桌子上的一条旧毛巾将瓶身上擦了擦,慢慢拧开酒盖。“砰”的一声,一股浓郁的酒香味马上弥散开来,醇厚的香气瞬间充斥了整个房间。看得出,这确实是存放多年的老酒。
刘超英拿着杯子主动为李泰峰斟满一杯酒,酒液在杯中轻轻晃动,折射出柔和的光泽。紧接着把酒交给曹伟兵,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伟兵县长,咱们这一桌劝酒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认真领会好泰峰书记的指示和朝阳县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啊。让大家都喝好喝尽兴,今天咱们不醉不归。”
曹伟兵是个直率人,他大大咧咧地拿着酒瓶,看到上面还有不少灰尘印在瓶子上,倒也不讲究,拉起袖子就在瓶身上又擦了擦,认真看着瓶身上的包装,颇为感慨地说道:“你们说的这个老烧酒,我知道。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在那里,张老头儿是有不少酿酒的门道。可惜啊,张老头儿把酿酒的方子带到地底下去了,不然的话,说不定咱们的老烧酒也能像平安县的高粱红酒一样。要是这门手艺能传承下来,说不定还能成为东洪县的一张响亮名片,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曹伟兵的话说者无意,但我听了之后却有了另外一番感慨。之前红旗书记后就注意到,高粱红酒厂由孙向东一人掌握秘方是有些风险的,李叔也曾经说过,韩羽公司的人也在想方设法和孙向东建立联系,目的似乎就是想获取酿酒的秘方。如果整个高粱红酒厂全部寄希望于孙向东,万一孙向东有个什么变故,或者秘方泄露,整个平安县高粱红酒产业都可能面临巨大危机。
这次,泰峰书记喝的很多,直到已经开始说起了醉话,众人才结束了饭局。